【燕園春秋】疫情後,居家辦公何去何從


疫情趋缓,政府松绑了所有领域的防疫措施,有些公司开始“召回”员工回公司上班,从一周上班一天开始,再慢慢增加至五天。我的朋友居家上班(Work From Home)两年,每天坐在饭桌便装工作。重返办公室前他打开衣橱挑选上班服,才发现自己过去的日子增胖不少,衬衫穿上身都异常紧绷。他临时添置了一套符合他当下身材的正装、找出尘封两年的皮鞋,再规划上半天的通勤路线:先开车到轻快铁站,在搭铁路到最靠近公司的车站,步行10分钟抵达办公室。

他是在疫情间开始这份新工作,一上工即居家远端办公,对于同事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次看到了“实体同事”的庐山真面目,大伙儿第一次见面就积极讨论当天早上的通勤经历,乘搭铁路的同事在车厢虽然拥挤但至少不必卡在车龙,开车的同时就抱怨怎么路况比疫情前还要拥堵塞,也有的同事从巴生或是士毛月这种“外坡”驱车过来吉隆坡市中心,单程就花了整整两小时,开始怀念不必通勤的宅家办公岁月。

就在我这位朋友逐步从居家办公恢复到实体上班之际,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民宿出租网站爱彼迎(Airbnb)宣布,旗下员工未来都可以远端工作,再也不用进办公室。继推特和富士通之后,又一个宣布彻底贯彻远程办公的科技公司。消息一出,爱彼迎招聘页面就收到了超过80万的点击量。

爱彼迎打出这种不拘泥工作地点的招聘条件,至少就先符合了一般打工族梦想工作三要素: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其中两样。在生活成本高涨原油价格上升的大前提下,如果未来的工作模式根本不必通勤,那该有多好。当然每天出门上下班除了要付出交通成本,还有更宝贵的时间成本,居家办公省下了大把的通勤时间,甚至可以不用洗漱,从床上坐起来打开电脑或手机就可以打卡工作。

全球企业在疫情下不得已要求员工居家工作,办公逐渐脱离时空的桎梏,从某种程度上是更加灵活更有弹性,过去两年WFH的朋友都说,少了传统的通勤和应酬寒暄,省下的时间可以用来充实自己,把原本塞在大道上的时间用来晨运或是好好吃早餐,一整天下来也能在工作的空档适时放松。不必在公司与主管面对面,也能减缓紧张压力的情绪。

不过这个打破传统的新趋势也被诟病缺乏实时沟通影响效率,或是文字传讯容易出现歧义和误会。我们常看到打工族抱怨居家上班后工作反而更多更重,老板不分昼夜安排工作,或是无时无刻怀疑员工“吃蛇摸鱼”,想出各种奇招监控。我有个朋友的公司电脑安装了一个休眠警示系统,即键盘和鼠标空置5分钟,管理层就会接到警钟。这位朋友于是用立式电风扇和尼龙绳绑着鼠标,制作一个防休眠机关,以免上个厕所离开一会儿就被老板打电话来兴师问罪。

撇开上司对远程员工不信任的课题不谈,如果家居环境本来就逼仄嘈杂,长时间窝在卧房里工作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公领域和私领域不分,会有一种没有“只有上班没有下班”的错觉。因此后疫情时代又一次流行起“咖啡厅办公”热潮,纵观各大连锁咖啡厅,就算是一般工作日下午都是高朋满座,插座供不应求。一杯咖啡坐一整天,恰到好处的噪音和舒适的桌椅和冷气,都不失为一个理想的办公场所,加上咖啡厅周围都是盯着笔电埋头工作的专业人士,这种氛围就更容易产生社会助长效应(Social Facilitation),让人工作更积极效率自然更好。

疫情造成的远程大势不可逆转,在推特、富士通和爱彼迎等等科技巨擘开了远端先河后,或许其他公司也会开始尝试用这种方法节省办公室租金,或是效仿微软和面子书,采用混合办公模式,也就是员工可以自行选择上班还是居家办公。

尽管政府已经允许所有办公场所恢复百分百的上班人数,但是经过那么长时间的疫情洗礼,雇主雇员都感受到居家办公的甜头,大部分上班族开始将居家办公视为一种日常,从不得不适应到改变办公习惯,再到主动追求更加自由、灵活的工作环境。

本文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路 燕园春秋 2022年6月5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