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很介意誰對誰錯;另一種則不重視對錯,關心做什麼說什麼能夠讓人生更美好。
開口說話就像是吃飯睡覺那麼簡單,但沒想過這份沒有經過特別學習的技能,卻可能讓我們一輩子都處在自我傷害與傷害別人的迴圈中度過。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是一本談溝通的書籍,使用已故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開創的「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理論為基礎。
書封面是一隻長頸鹿,在非暴力溝通理論下,長頸鹿代表非暴力語言,有更高更廣的視野及高度,還有一顆強大的心,願意聆聽與包容;而暴力語言則像豺狼,領域性、控制欲及攻擊性強,習慣自我防衛,凡事總要爭個輸贏。
幾乎每一次爭執,我們變成豺狼,糾結於「誰對誰錯」吵得不可開交,結果就是「正事」都沒討論到。
非暴力溝通一共四個步驟: 觀察 →感受 →需要 →請求。
第一步是觀察,幻想自己是一部CCTV,不帶任何感情記錄下當前的情況,不帶任何價值判斷、不帶任何情緒,沒有加害者也沒有受害者。把自己看到的事情有耐心交代出來,不要帶有任何感情色彩,或是價值判斷。
親密關係關鍵詞 #耐心陳述事實,因為幾乎所有爭執,都是從小小的不耐煩引爆的。人們一感到不滿,就會立刻作出評論,而且這些評論往往是負面的,對人不對事的,如「懶鬼」、「大嘴巴」、「小氣」等等。
「你每次都沒洗碗。」
「你老是遲到。」
「你經常看手機不聽我說話。」
「你從來都不想辦法逗我開心。」
當說話加入「每次、總是、從來」的時候,就等同與夾帶了評論和情緒色彩,極有可能讓對方無法接收到我們真正想要傳達的訊息。原本希望對方關心我們,結果反而適得其反;原本希望化解衝突,結果反而讓衝突更惡化。
或許可以把「你從來不關心我的感受」轉換成「早上跟你分享上班的事情,你在玩手機沒有回應我」。
把「你怎麼每次都遲到」調整成「你最近2次約會都沒準時。」
學習這套方法雖然需要一些時間,但是熟練之後,一定會對自己的話語更敏銳。
「感受」這一步驟就可以加入感情色彩,不過只是陳述自己的感覺,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而不是「認為別人怎麼樣」。
畢竟每個人都不可能感受他人有感覺,我們只能感覺自己的情緒,這是我們在使用這些語句時最容易產生的混淆。
「我生氣」=感受
「我感覺你在生氣」=「我認為你在生氣」=評斷
確切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是非暴力溝通的必要過程,特別是親密關係之間的互動。作者坦言,時時刻刻向伴侶說出訴說感受,或許有人覺得老夫老妻,講這種瓊瑤式的對白很肉麻,但相較於兩人之間感情漸漸麻痺的「心麻」,肉麻一點有什麼關係?
說出感受其實很不容易,因為在說出感受的同時,往往被人貼標籤或糾正,這也是親子關係的其中一課,學會聆聽伴侶或是孩子的感受,也是非暴力溝通的關鍵。
我們常常對人家說「我希望瞭解你」,但往往一不小心說著說著就變成了「我想要糾正你」!如果總是動不動就糾正對方的說法,不斷找機會扭轉孩子的感受,喜歡義正詞嚴的大講道理,對方就不會把自己的心敞開來,讓我們走進去。
像是親子關係,要孩子講出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可能就已經滿腹委屈,甚至覺得羞愧極了,如果這時父母再去譴責他,只會讓他覺得更灰心氣餒,以後就乾脆選擇不說。
緊接著感受的是「需求」,這裡說的是在情緒和事實之間,如何將兩者作連接。
本書舉出一個例子,在家辛苦做飯的妻子,常常等不到丈夫準時回家吃飯,於是妻子覺得不被重視,在丈夫晚歸後擺臭臉。作者建議,遇上這種情況時,不妨加入「需要」的元素,換個方式溝通。
『你說過晚上6點就回家吃飯,但你也沒有準時回家,也沒有電話或信息通知(觀察),我生氣了(感受) ,我需要被尊重,你至少要提前告訴我(需要)。』
很多問題的根源。一旦清楚了自己的「需要」之後,就可以避免在誰對誰錯上爭論不休。同樣的,當我們都把放在關心對方的需要上時,對方所有的豺狼語言,我統統都聽不見。因為我會專注於想從他說的每個句子裡,找到我要的答案。
希望對方怎麼做,坦白開口請對方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提出請求有幾個關鍵:(1)必須具體;(2)提出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3)必須伴隨感受和需要;(4)請求對方的反饋,確保我們的意思和對方的理解相符。
要理解「請求」不是「要求」,更不是「命令」,真正的請求,就算對方拒絕,也能試圖去理解原因。
非暴力溝通原則下,完成的程序應該是:
✏️先不帶情緒與批判地陳述「觀察」結果
↓
✏️認清事實後再明確地表達「感受」
↓
✏️讓對方知道我們的感受後,再提出我們的「需要」
↓
✏️最後說出「請求」,明確說明希望對方怎麼做。
但是我們的一般日常溝通,不直接說出觀察,只會揣測;從不坦白地說出感受,甚至有需求也不明說。非暴力溝通的前三項要素(觀察、感受和請求)都沒有達成,所以一般溝通都不順暢。
作者書里提出很多案例,多狗血就多狗血,多煽情有多煽情,但是這些瑣事卻一再在普通家庭上演。情侶夫妻明明深愛對方,卻因為日常溝通方式錯了,結果雙方的真實心意都無法傳達給對方,卻把暫時的怒氣實實在在的發送給對方了。
語言可以摧毀一個人,也可以讓人沈浸在幸福裡。《我想跟你好好說話》的這套方法在親子溝通、夫妻之間、婆媳關係等皆能運用,下次再陷入孰是孰非的情緒中時,你要當長頸鹿,還是豺狼?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