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素描》(Malay Sketches)是新加坡馬來作家亞非言(Alfian Sa'at)在2012年寫的短篇小說。書中的馬來其實不是在寫馬來西亞,而是新加坡馬來裔,本書就描寫了這批在新加坡生活的馬來人,心中對於家園、歸屬感、民族身份、宗教身份等方面的疑惑與不安。
作者通過48則短篇故事,娓娓道來馬來人在新加坡作為少數民族的處境。本地自由譯者蘇穎欣去年底翻譯,由台灣四方文創出版。
這48則故事的主角,都是新加坡的馬來民族,他們在新加坡政策下,開始以英語對話,不得不放棄馬來語的主流地位。英語和母語應用下,牽扯出民族認同的問題。
其中一則短篇《理髮店》,年輕馬來男子到理髮店理髮時,無意識地從馬來語轉換成更加熟悉的英語,結果卻被對方嫌棄怎麼不會說母語。
「我先用馬來語說,後來無意識的轉換成英語。那沒關係,我能被理解的,我想起那位理髮師,只因為他嫌棄我無法掌握語言,迫使一個12歲的小孩展開一連串的自我譴責,他在新加坡活了那麼久,為那麼多不同族群的人剪過頭髮,有可能聽不懂我的英語嗎?我只想到那些把自己看作成語言警察,死守文化純正論的純粹主義者。」主流語言與母語牽扯出的認同問題,放到馬來西亞華社來看也有相似之處,背後是複雜的歷史成因,這本書真的能看到一些類似華人在馬來西亞作為非主流的掙扎。
我想起新加坡曾有一段瘋傳的網絡短片,一名華裔女子指控載送她的上班的電召車「兜遠路」行為等同於綁架,要求這名馬來司機馬上在她到警局報案。就在司機抵達警局時,女乘客見到路旁就有警察,馬上開窗大喊救命。
這名「被求助」的警察也是馬來人,他向搖下車窗的馬來司機瞭解情況,後座的女乘客就聽著警方和司機用她聽不懂的馬來語溝通,表情顯得很沒安全感。女子用力甩門離開前拋下一句:難道就因為我是華人?
兩個馬來人聞言後就很慌張地撇清並不涉及種族。
在馬來西亞華人眼裡,新加坡很世俗,真正貫徹了多元的精神,不過一些社會事件也證明,新加坡政府刻意掃除種族歧視,不經意在社會遺留了一些塵埃。
所謂的種族歧視,就是帶著刻板印象,本書的馬來族群對立面就是新加坡多數群體華人,對華人的描寫還是少不了金錢至上、愛讀書會考試、喜歡在影樓拍全家福......
亞非言擅長用家庭和手足對話,敘述馬來民族在新加坡面對的矛盾。其中一篇《星星之丘》,新加坡馬來姐妹的父母喜歡到吉隆坡逛逛,因為走在吉隆坡街頭,被大多數穆斯林包圍,以及大部分保證清真的餐廳讓他們很安心。但是年輕姐妹一邊以新加坡人身分而有莫名優越感,另一邊又迷戀馬來西亞仍存在的王室制度。
《兩兄弟》一篇,希爾米與哈茲里兩兄弟,希爾米定居馬來西亞開豪車生活優渥,哈茲里則留在新加坡發展,是個普通的打工族。希爾米認為新加坡已經變成華人為主的國家,馬來人已經沒有容身之處,聲稱新加坡政府已經引入中國人成為公民,以維持華人人口的高比例。
![]() |
吉隆坡 星星之丘 BukitBintang |
種族這回事,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語境看問題也有不同的角度。我常聽到在新加坡打工的華人朋友說,新加坡的馬來人和馬國的馬來人一點也不同,新加坡馬來人勤勞、刻苦、乾淨、有品味。
我也常常聽到在吉隆坡工作的馬來朋友說,他們那些在新加坡打工的親戚朋友飽受委屈,失去了信仰、失去了母語、也失去了馬來尊嚴。
不過亞非言這本書的48個故事告訴你,馬來人作為新加坡少數民族,往往成為社會的失語者。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