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父親照護日記 | 《傍晚五點十五分》



夏夏的《傍晚五點十五分》,是一本寫照顧失智爸爸的散文集。夏夏原本是外食一族,母親過世後,接了患有失智症的父親到城市的家裡同住,她也因此開始在家開伙,為父親料理三餐,書名「傍晚五點十五分」,就是夏夏每天開始準備晚餐的時刻。

夏夏用料理述說家庭故事,借古來說今。黑輪、竹筍湯、蔥油餅、酸白菜等等,每道菜都有故事,也是母親健在時,父親尚未失智前的回憶。

「一家人吃饭的细节,只能意会无法言传,那是日积月累出来的默契。好比说谁不爱吃辣、谁爱吃葱,谁的汤里要多些菜料、谁只顾着喝清汤。一顿饭要做的盘底皆空,口舌满足,就要掌握餐桌上每个人的脾性。」


照顧一個失智老人真的很辛苦,她每天要打理父親的起居,還要反復回答父親的問題。這時候的父親做什麼都不拿手,最擅長的就是遺忘。有幾次夏夏對父親每分鐘洗牌的記憶力,非常不耐煩地發了脾氣,事後非常自責,覺得自己對長輩太過分了,結果就因為這不持久地記憶力,父親轉個頭就忘了幾分鐘前地不愉快。

作者照顧父親時懷孕,身體變化的壓力加上看護父親的重擔讓她身心俱疲,她於是遞交了居家照護申請書,訪視員到家裡時,她忍不住哭了。

「長久以來對自己的責怪、質疑自己不夠付出,為什麼沒辦法再多忍住脾氣、更溫柔些,頓時被破解,取而代之是從專業而來的認可,彷彿為自己的付出提供實質證明。此時,不敢留下來的眼淚,終於能放心宣洩;不敢承認的疲倦,如今可以松懈下來;不敢去想象的未來,似乎沒有再那麼可怕。」


可惜派來的照護和父親合不來,最後還是結束了這個計劃,最後一步,就是把父親送到機構,夏夏在書中寫著,接到安老機構的通知單,覺得自己遺棄了父親,正式把父親送走後,她在突入而來的輕鬆感和擔心父親無法適應新生活的憂慮同時拉扯著,非常自責。

我閱讀時感觸的一點是,我家祖母7月過世了,走得有點突然。其實幾年前,祖母開始忘東忘西,從忘記了吃過飯,漸漸地忘記子孫的名字,直到忘了2分鐘前的事情。今年上半年,疫情封城時情況每況愈下,停課的姑姑在家裡無微不至。直到政府宣佈學校復課,姑姑要回學校教書時,家人托我草擬招聘啓事,po在FB群組尋家庭看護,在姑姑上課時來家裡照顧不能自理的祖母,當下瞬間湧現一種「我怎麼能將照顧自家長輩的責任假手於外人」的罪惡感

為什麼我們願意耐心地指導小孩,為什麼我們樂在其中向小孩解釋他們發問的每一個「為什麼」,卻對失智老人重復的問題感到厭煩和狂躁?

這本書像是飲食日記,也像是家族歷史,也可說是照護失智長輩的心情手冊,夏夏把日常瑣事寫得似行雲流水,看似平凡,蘊藏很多生活現實與哲學,能解開你對家中長輩無法親近的心結。

「生活是死亡、是歡笑、是哭泣,生活是愛情、是真誠。」



Comments